close
半夜抽筋 談夜間下肢疼痛性痙攣
抽筋是指肌肉突然不自主的強直收縮現象,會造成肌肉僵硬疼痛。而腳抽筋卻是一般人最常有的經驗。半夜腳抽筋在醫學上稱為「夜間下肢疼痛性痙攣」,指的是下肢肌肉非自主性地抽搐收縮,導致肌肉疼痛異常。
【文、圖/山櫻花】

 

某天在急診值大夜班的夜晚,大約凌晨三點,一個老婆婆很緊張跑到護理站跟我說;「小姐小姐,我老伴腳抽筋了」

 

到了病人單位,看到一個老伯伯抱著自己的腿哀嚎,我去把他的小腿按了按,仍不見改善,反倒是伯伯都不給我碰,一直喊痛。老婆婆見狀直接隨手拉了一位醫師。

 

「醫師,醫師,我老伴腳抽筋,要怎麼辦?」

 

結果醫師到了病人單位,一樣的慢慢的把老阿公的小腿肚又下往上慢慢的按摩按摩按摩,然後繼續換我接手,按到腳不痛為止。

 

老婆婆見狀直喊:「醫師啊,快幫我老伴打針啊,他很痛ㄟ」

 

醫師只是淡淡的說:「沒有藥,只能按摩」

 

夜間下肢疼痛性痙攣

 

抽筋是指肌肉突然不自主的強直收縮現象,會造成肌肉僵硬疼痛。而腳抽筋卻是一般人最常有的經驗。半夜腳抽筋在醫學上稱為「夜間下肢疼痛性痙攣」,指的是下肢肌肉非自主性地抽搐收縮,導致肌肉疼痛異常,發生部位主要集中在小腿肌肉,但也可能生在其他部位上。根據美國過去的研究顯示,約百分之七十的老年人都有過類似的經驗,很可惜的是數十年來,醫學界對這種狀況的發生的原因一直不太清楚。

 

抽筋又稱為「肌肉的疼痛性痙攣」,其發生的常見原因有下列幾種:

 

一、局部溫度變化太大:譬如沒有經過五至十分鐘的熱身運動就跳進冷水中游泳,經常就會出現肌肉抽筋。最近天氣變化入秋,半夜氣溫驟降,腳部在翻身時曝露於外,小腿肌肉與身體軀幹溫度有所差別,小腿肚的腓腸肌產生不自主的強硬收縮以適應外界突然的溫度變化,於是產生抽筋。

 

二、肌肉或肌腱的拉傷:由於走路、跑跳、爬山等運動過量或外力撞擊,造成肌肉局部損傷或內出血,受傷的肌肉產生自我保護性的強烈痙攣性收縮。

 

三、體內電解質不平衡:運動過量流汗過多、嘔吐、拉肚子,或其它因素造成體內電解質的流失,使得神經肌肉運動系統過度興奮而刺激肌肉的痙攣。

 

四、緊張或情緒壓力大造成肌肉協調不良:工作或運動時,心情過度緊張或自信心不足,不知不覺會使肌肉產生持續性收縮

 

改善方法:

小腿正抽筋時,可把痙攣的小腿肌肉拉直、揉搓,並且把往下抽筋的腳板往上扳。並在抽筋過後注意小腿肌肉的保暖。

 

如何減少腳抽筋的機會:

1.注意鈣質與電解質的補充:鈣質缺乏或電解質缺乏,容易引起抽筋。

2.晚上睡覺時易抽筋者,在睡覺前在易抽筋的部位作伸展運動。

3.睡覺時注意兩小腿的保暖。可以穿上多些衣服使手腳有暖意`,注意寢具保暖及臥房的通風及溫度控制,

4.例如運動前一定要做好熱身運動及伸展體操,運動前中後的水份及電解質鹽份補充

5.避免穿過緊的衣物,心情保持輕鬆愉快。

6.平常養成運動的好習慣,讓身體的肌肉關節保持良好的柔軟度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larewoo 的頭像
    Clarewoo

    Clarewoo的部落格

    Clarew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